以“好友”身份騙取未成年人巨額現金
8月27日,湖北省房縣大木廠鎮居民童先生帶著16歲的兒子軍軍來到房縣公安局大木派出所報警,稱上網時被人詐騙1.2萬元。
軍軍今年參加完中考并順利考入十堰市某重點高中。8月下旬,童先生按照學校錄取通知書上的要求,帶著兒子到銀行辦了一張銀行卡,并將兒子上學的學雜費、生活費等共計1.3萬元存到卡中。
8月27日15時許,軍軍在家用手機上網聊天,好友靚靚的QQ給他發來一條消息,說自己的微信不知何故被限制登錄了,他家一個在外地務工的親戚突然患重病住院了,向他家借錢,但住院的親戚又沒帶銀行卡,希望把錢轉到軍軍的銀行卡上,由軍軍通過微信幫忙把錢代轉一下。軍軍心想,靚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,又是第一次求自己幫忙,再說就是幫忙代轉一下錢,治病救人要緊,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,于是就把銀行卡號發到了靚靚QQ上。隨后不久,軍軍就收到靚靚QQ發來的通過手機銀行轉賬給自己4000元的截圖,稱24小時內到賬,并發來一個二維碼,讓軍軍用微信掃碼將4000元轉給自己急需用錢的親戚,軍軍立馬照做了。軍軍又分兩次轉了8000元后,靚靚的QQ又發來信息說“親戚還差1萬元的住院費”。軍軍想到自己銀行卡上僅剩下1000元錢,這事不好向父母開口,但仔細想想,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對,于是直接給靚靚打電話核實情況,方才得知是騙子盜用了好友靚靚的QQ后對自己實施了詐騙。
案情分析
利用聊天工具詐騙是不法分子慣用伎倆
本案中,軍軍遭遇的電信網絡詐騙,應該說作案手段并不新鮮甚至是老掉牙了,那為什么能詐騙成功呢?首先,受害人軍軍以為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請求幫忙,自己不好開口拒絕;其次,朋友只是讓其代為轉賬,并且是在收到對方轉賬截圖之后才代為轉賬,讓其感覺到先收后付是安全可靠的。最重要的是,軍軍是尚未進入社會的未成年人,缺乏防范網絡詐騙知識且防詐騙意識比較淡薄,這才使不法分子詐騙得逞。
民警支招
網上轉賬前一定要先電話核實
周曉軍(湖北省房縣公安局民警):
未成年人觸網容易受到不法分子侵害,家庭、學校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加強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教育,特別是要讓學生知道電信網絡詐騙的作案手段和方式,切實提升未成年人上網自我保護防范意識。
結合本案,民警提醒廣大網民尤其是未成年人:遇好友要求轉賬、借錢時不要怕傷了面子,在無法打電話問清核實情況前,堅決不轉賬付款。而通過銀行24小時轉賬到賬的二維碼只不過是騙子使用的道具而已,切不可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掃碼輸入銀行密碼操作轉賬。一旦發現上當受騙,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。